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后新冠时代物联网将何去何从?

编辑:005     时间:2020-07-28

物联网作为“非接触经济”的不二载体,在新冠疫情管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催生出很多物联网应用需求,比如基于智能电子封条或门磁的隔离人员管理解决方案、无接触智能乘梯解决方案,热成像体温测试方案、危废垃圾管理,生物安全的全流程保障等等。短时间物联网概念确实又火了一把,但热度之下,更需要冷静思考和理智判断。Gartner在2020年4月发布的最新物联网预测显示,除医疗保健、安全监控和政府在物联网方面持续支出,新冠及其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使得大部分企业推迟物联网投资。相较而言,关注成本优化和运营效率提升的项目将比那些专注于推动变革的项目受到的影响更小。到2022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我们预计物联网支出将开始反弹,大多数行业将恢复延迟的物联网项目。

  当大部分行业逐渐走出疫情的冲击,开始重新规划其短期及中长期数字化业务目标和任务。如何将对物联网技术的“突发性需求”转变成“持续性需求”,如何基于市场变化为物联网发掘更适合的应用场景成为技术服务提供商和用户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疫情期间,“非接触”、“低接触”是物联网场景的主要驱动力,而“非接触”不过是非常时期的特别处理办法罢了,但它不会是疫情结束后物联网应用的主要驱动因素。相比于“非接触”,技术服务提供商和用户更应该关注四个物联网场景趋势:服务化、社区化、全流程化和细分化。

1.服务化

  “无接触”、“低接触”不应该以牺牲用户服务和用户体验为代价。物联网技术将被更多用于提升用户服务的频率和效率。利用物联网技术提升行业服务化能力包含两个层面:

  · 远程服务能力,如制造业企业将物联网技术嵌入到其提供的智能网联产品中,从而使其能够为服务的用户提供远程智能服务,包括运行状态监控、故障预警、以及结合AR、AI等技术进行远程诊断、远程指导排除故障,远程运维等。

  · 服务型业务能力,越来越多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网联产品驱动行业的业务转型,比如针对餐饮行业的“洗碗机/消毒机即服务”来应对客户对一次性支出的顾虑。亦或商业地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利用物联网技术来应对灵活度更高的非固定工位办公、及共享办公空间需求的提升。再如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借助物联网手段提升物业服务水平等。

  2.社区化:

  疫情中,社区承担了及时准确收集防控信息、精准执行防控措施等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因此也凸显了社区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于此同时也暴露出社区在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等方面的问题。疫情之后,政府及相关行业对提升基层社区智慧化水平的投资有望加强。例如智慧城市建设向社区下沉,增强其在公共安全管理,应急处置和医疗卫生救治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支持基层医疗的远程协作需求会增长,这将推动医疗物联网增长。能耗管理以外其他多场景化的智能楼宇/小区/园区解决方案部署将提速。同时,疫情期间社区近场的良好交付体验使得社区商业成为生鲜日杂等刚需品类的主要获取地,使得其用户基础、认知度和接受度都有所提高,地产商和小区物业服务终端、智能家电、无人售卖都有望获益。

  3.全流程化:

  近年来,单点应用场景的物联网部署层出不穷。如医疗数字化使得院内智慧化水平有所提升,典型的物联网应用场景包括自助服务终端,药品/抽血/输液分拣系统,手术室卫生监控等等。下一步物联网部署的重点将在院内院外全流程化,在打通院内场景的基础上,将病患管理从院内延伸到院外,通过专业医疗穿戴实现居家远程医疗,用于慢性病防治,术后恢复等的;以及医疗物资(器械,药,医疗废物)的全流程管理和追溯。同样,制造业中,一方面,智能工厂、智能制造将得到进一步认可,推进自动化和柔性化生产,减少对人工的依赖,更好地应对劳动力的波动。在此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供应链透明度和抗风险能力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物流行业物联网应用也将渗透到仓库、在途、配送各个环节的全流程,以降低任何一环节效率不高所带来的瓶颈。提升每个快递员的投递效率和成本是最后一公里的主要诉求;而在仓库端,利用物联网技术提升空间利用率和吞吐量成为主要驱动力。另外,消费者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大幅提升会对餐饮供应链产生影响。熬过疫情的餐饮企业会更加关注利用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卫生、效率、成本控制全流程的提升。

  4.细分化

  物联网应用更加有针对性,以满足行业细分化的需求。比如对生鲜配送,生物样本配送,根据配送物品不同,需要不同的技术手段来保障,比如温度,适度,防调换,防泄漏等等。

  总而言之,虽然企业的物联网支出有望随着疫情结束、经济活动步入正轨而逐渐恢复,甚至开始增长,但企业投资的优先级、物联网应用场景的选择会随着后疫情时代经济刺激政策、用户行为习惯变化等因素而有所调整。与此同时,推进上述四个趋势所拉动的物联网应用场景,企业和技术服务提供商还需要在终端和应用集成、多厂商架构管理、投资回报、平衡技术成熟度与部署时间点等方面做功课。

     作者为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 相斌斌

本内容属于网络转载,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回复列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