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别出门了,线上买药也能用医保
早上6点钟就要去药店门口排队,4天可能都买不到药,这是武汉全面封闭小区后,社区工作者给小区内重症慢病患者买药的日常。
在武汉排队买药需要多长时间?
央视记者跟拍的一段vlog里,两位社区工作者赶在药店开门前就排上了队,将近5个小时才买到了24份药,还有好几份想买的药没买到,得去别的药店再找。
在她们看来,这已经是不错的结果。这家药店没开门之前,她们不得不去另一家更远的药店,早上六点钟就开始排队等着拿号,前后排了4天才买到药,心里“拔凉拔凉”的。
公开信息显示,武汉市享受门诊治疗重症(慢性)疾病统筹报销待遇的参保患者有40.8万人。他们原本每两周或一个月要去一次医院拿药,因为他们用的大多是处方药,不能轻易买到,而且不去定点医疗机构的话,意味着他们得自费支付所有费用,对很多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现在,他们可以选择另一种方式来买药了。
疫情加速变革
3月2日,国家医保局和卫健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其中最被关注的,就是使用互联网医疗平台买药看病,不用出门,同样可以刷医保卡支付,不必负担全部费用。
虽然《意见》中并没有可纳入医保支付的线上服务内容、具体平台,使用方法等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仍被业内人士视为互联网医疗全面接入医保支付系统的明确信号。
事实上,在《意见》出台之前,江苏、杭州、上海、武汉等多地十多个城市就已在试水互联网医疗接入医保支付事项。疫情让人们谈“医院”色变,互联网医疗平台则顺其自然成为了线下医疗服务的承接者。
对于武汉40.8万重症慢病患者来说,互联网医疗接入医保支付在此时承载的意义则更为重要。
武汉封城前,全市有216家医疗机构具有门诊重症(慢性)治疗资格,大多数患者往往是在小区附近进行就医问药。疫情爆发后,可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锐减为30家,且患者更愿意选择药店而不是去医疗机构买药。
最初武汉市仅有2家门诊重症(慢性)疾病定点零售药店,药品最齐全的汉口大药房黄石路店,一度每天有上千人前往该药店排队购药。对部分患者来说,市内公共交通停摆,医院不敢去,定点药店排队长,购药变成了难事。
值得庆幸的是,情况在一步步的好转。当地医保局已在近期分三批将门诊重症慢病定点药店扩展至50家。
2月26日,武汉市医保局更将互联网医疗平台微医开通医保支付。
在微医平台,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变、帕金森病、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乙肝抗病毒治疗、丙肝抗病毒治疗、慢阻肺Ⅲ级以上、冠脉介入术后这10个重症慢病患者可通过微医平台线上复诊开方,由线下药店进行开药,并配送到家。
其中线上问诊费用由微医平台承担,药品价格也和线下药店保持一致,符合规定的药品费用由医保经办机构与药店直接结算,患者只需支付个人自付部分。也可以由代购人在药店购药时代为支付或者药店配送上门时在线支付。
一位武汉当地的患者家属告诉投中健康,该服务不需下载APP,从微信进入“互联网医院门户”公众号,点击“去开药”进入武汉专区,然后点击“问医生”后,填写病情,并上传重症(慢性)疾病专用病历,等待医生接诊,随后在分配到的定点药店下单即可。流程相对简单,家里人下单后三天左右收到了需要的药品。在这个非常时期,算是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微医相关负责人告诉投中健康,目前微医平台支持10种类型的重症慢病患者的医保结算,后期会增加更多病种。
谁将吃下这块“蛋糕”
互联网医疗被纳入医保支付并非一日之功。早在2016年,国家人社部就发布了《关于印发“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的通知》,被业内人士视为推动医保线上支付的有利信号。
不过,路漫漫其修远兮。2019年7月,互联网医疗收费细则才形成初稿,9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没想到三四个月后,疫情以极快的速度蔓延,互联网医疗也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被推上前台。
易观医疗行业分析师陈乔姗对投中健康表示,事实上,互联网医疗和医保支付的连接早在行业规划当中,疫情下,互联网医疗的远程化优势凸显,为方便患者就医,医保支付变革速度被大大加快。
长期来看,互联网医疗接入医保系统提高了患者问诊的便利性,预期50%的门诊患者将被分流到线上,对线下医疗实体机构来说,这大大缓解了运营压力,同时提高了运转效率。同时,纳入医保支付体系必将在短期内大大提高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渗透率,日后医疗机构可以更好的完成对患者的线上跟踪和病情管理。
陈乔姗认为,在互联网医疗接入医保支付未来逐渐常态化后,线下传统医院进行线上平台搭建的意愿将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国三级医院仅2540家,却承担了每年近一半的接诊量。对三级医院来说,线下就忙不过来了。但很多二级医院的接诊量是不饱和的,他们同样有很好的主任医师和专家学者,互联网医疗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触达医生和患者。
这对行业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利好。目前互联网医疗机构主要分为三类:线下医疗机构自建型、第三方互联网企业独建型以及双方合建型。健康智库调研显示,50%的单位选择医疗机构自建,41.18%的单位选择医疗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建,仅有8.82%的单位选择第三方互联网企业独建型。
疫情发生以来,很多互联网医疗平台用户数、访问量均大幅增长,但在行业人士看来,线下实体机构对互联网医疗的影响力更为举足轻重。
根据卫宁健康(300253.SZ)公告内容,截至2020年2月10日,疫情期间已上线和正在上线互联网医疗项目的医疗卫生机构有近900家(以公有云模式为主),而截至2019年底,公司原本累计用户只有89家(全为共建合营模式)。
天风证券分析师刘雄表示,未来很长时间内,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和为医院提供信息化运营的公司都会并驾齐驱的发展。中短期来看,服务于线下医院的医疗信息化机构可能会更加有利。
从目前来看,关于互联网医疗接入医保支付体系这件事,各地基本只停留在问诊和拿药环节,尚未涉及到远程医疗等其他服务内容,但未来值得期待。
————————————————
版权声明:
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36kr.com/p/5297434
回复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