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西贝、海底捞暂停营业了,麦当劳还在开!现在转电商还来得及!
海底捞一天损失达7000万!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首当其冲的就是线下餐饮业。
这是因为,疫情爆发后,构成线下餐饮业的三个必要因素:密集的客源(人)、现场消费环境(场)、琳琅满目的美食产品(货)已发生剧烈改变:因为人和场的缺失,货也生产不出来;同时,在收入锐减的情况下,餐饮企业每天还得支付巨额的房租、人力成本、水电税等基本开支,企业的生存压力徒然增加。
此前,西贝已公开表示:如果疫情长时间不能好转,西贝集团最多只能撑三个月。
中国餐饮业领军企业——海底捞的日子也不好过。
目前,海底捞在国内有500多家门店,疫情发生后,海底抵的暂停营业时间再次延期,具体复工时间目前还没有确定。
按照此前证券公司的估计,一切正常的话,预计海底捞2020年的营收可超过400亿元,净利润约36亿:按这样算下来,关门一天,海底捞大约会损失7000万。
本来,春节档是餐饮业的黄金时期,在各种走亲访友,家庭聚餐等消费的刺激下,此时餐饮行业都会有一个可观的走量冲高: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餐饮业的总收入为4.67万亿,其中春节期间贡献了15.5%的收入。
这个春节,对整个餐饮行业而言,都是一道坎。
就算按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所说的,他们还能撑三个月,问题是:三个月之后呢?
三个月之后,疫情的后遗症还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发生改变。比如说,今后戴口罩在很多人的生活中可能会成为一种日常,在火锅前聚会就餐也可能不会成为很多人的就餐选择:餐饮业“报复性上涨”可能并不会到来。
海底捞危机
海底捞成立于1994年,创始人张勇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
1994年,张勇在四川简阳创立海底捞,凭着堪称“变态”的服务和不断改良的产品,5年后,海底捞走出四川,从西安、郑州到北京、上海等地,不断在全国各地攻城掠地,在台湾、香港和一些海外地区也拥有不少门店。
随着海底捞从国内走向国外,张勇夫妇也走出了国门,身份也发生了改变。
2018年5月,新修改的海底捞董事长张勇的百度百科词条显示,张勇的国籍已经改成了新加坡籍。
在海底捞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中,张勇、舒萍夫妇二人的国籍也是新加坡籍。
2018年9月,海底捞在港股上市一个月后,市值一举突破2000亿港元,作为大股东的张勇夫妇的身家也一路高涨,达到1200亿,强势跻身2019胡润百富榜前十。
2019年8月29日,福布斯(Forbes)发布了2019年最新的新加坡富豪榜单,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以138亿美元的身家成为2019年新加坡新晋首富,顺丰创始人王卫、吉利的李书福家族都排在他的后面。
张勇夫妇的新加坡国籍问题曾经引起的公信力危机还没有消除;如今,海底捞的复工还是遥遥无期,海底捞会挺过眼前这一关吗?
餐饮行业现在转电商还来得及!
在国内餐饮企业基本都暂停营业时,我们却发现:麦当劳、肯德基等国外餐饮企业虽然也受到疫情影响,客流量较平时也大幅减少,但是不管怎么样,它们还在开业。
在眼下,餐饮业能够坚持开业,已经是一种胜利了。
而肯德基、麦当劳所以能在疫情期间将影响降到最低,和它们在疫情到来前所做的电商积累有一定的关系。
首先,即使是线下实体店,能够在线上全程完成点餐,交易时通过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完成付款。这种方便快捷的线上交易在平时积累了大批用户,也为非常时期储备了一定的用户存量。
其次,到店消费和外卖服务并行,在疫情到来后,就可以重点转向外卖服务。
一些国外快餐品牌平时就已经和外卖平台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电商外卖经验;疫情到来后,马上将重心转向外卖服务,从而保证了公司的正常运转。这对国内餐饮企业发展外卖服务也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第三,产品的品类非常适合电商交易。
比如说,炸鸡、汉堡这样的食物便于携带,非常适合外卖服务,而海底捞的主打产品火锅则非常不适合外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一些餐饮企业就得主动改变产品品类,将主打产品换成适合外带的食物。比如说,做成类似“自嗨锅”之类的宅在家里都可以吃的产品。
还有,做好“无接触配送”标准流程,让顾客减少对卫生情况的忧虑。
10多年前的非典时期,标准化就为麦当劳立了大功。当时麦当劳的标准化有多精致?一天要洗多少次手、每次要怎么洗都作了规定,然后将标准化流程落地到每一步,消除了民众对麦当劳产品卫生情况的担忧,帮助麦当劳安然渡过难关。
最后,长期的应急机制。
我们发现,国内很多餐饮企业的营收其实并不低,比如说,西贝的年营收达到百亿,但是在疫情到来后,还是只能撑三个月,主要就是没有建立长期的应急机制,把赚到的钱都用来扩大经营规模了;反观一些国际餐饮巨头,因为有健全的长期应急机制,在每次灾难到来后,总是能从容面对,化解危机。
所以,这次疫情虽然冲击到了餐饮行业,甚至可能导致餐饮行业洗牌。但是疫情本身也有利于打破行业壁垒,培养企业家的互联网思维,促使中小企业运营能力、管理水平的升级转变。
回复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