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微信“连接一切”:正确的方向,有偏差的实施

编辑:005     时间:2020-02-11

微信提出“连接一切”的概念是极具深度与内涵的,这一概念通过“圈子”“领域”“活动”等得到践行,并在略有偏差的实施中通过“微信社区”做出不断的修正与调整。

一、“连接一切”应该具备的深层含义:连接一切人的一切方面

微信的口号,连接一切,是很有前瞻性的方向,但是实施上却出现了些许偏差。

连接一切的对象并不是各类功能,如果进行简单的功能堆砌,这跟各个独立割裂的APP小生态并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是添加到一个应用里一个界面方便用户动手而已。更况且,功能的堆砌是无穷无尽的。

我们看到现在的微信界面,每一个功能、每一个小程序都有它的用处,但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哪里呢?很少有用户会每天点击完这些有些割裂开来的功能。他们被简单归类到“发现”中去、或者使用“看一看”与“搜一搜”并不能使它们融会贯通。

从整合上看,小程序是一个具有引领意义的创意,但还远远没有发挥其所有潜力,用户在产生使用需求时还是会下意识打开各类APP。

如何在微信功能愈加复杂的背景下赋予其一个用户心理层面的概括性定位?如何探索公众号、小程序、发现、朋友圈、小视频之间的深层次关系?这种尚待建立的深度联系则是连接一切的基础。

互联网与手机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信息内容的本质也是作者与阅读者、传播者的沟通。

做一个好的工具,源头上还是要回归到互联网的本质上来。所以真正的整合与连接应是:在连接一切人的基础上进而连接一切功能。

微信作为一个社交软件,是具有整合一切、连接一切的先天基因。

人们说改变微信的最大的可能只有互联网信息终端的演变。但短时间内VR等高新技术还不足以树立起颠覆的旗帜,何况技术的变革最终还是要依赖于生态建设的配套。

有时候眼光太远反而容易忽略当下的暗潮涌动与机遇,而眼下的5G则是连接一切、建立新的社交方式的契机。

二、实现“连接一切”的初步理念:“圈子”与“领域”

“连接一切”包含了两个重要理念:“圈子”“领域”

理想中的生态,取代各个割裂开来的APP应该是人群的区分。

区分不同的圈子,不是“割裂”,而是整合的一部分:让你在各个领域内有更丰富与具有深度的体验。

如果条件允许,大多数人是想拥有多个微信号来区别不同的生活领域,或者使用现有的“企业微信”,而这又是生态上的一次“割裂”。

人有远近亲疏,有各自的社会属性。不区分这些,深层次的整合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整合应从区分开始。

这里是初步的结构:

用户将通讯录分为不同的圈子,这里的圈子不是现行的简单的标签分类,而是在用户的聊天界面中展示出来、与通讯建立联系。

比如,下班后用户不想收到工作相关的信息与内容,那么可以选择关闭工作圈子,信息就仅仅会以数量标记的形式显示,而不是不加过滤的依次呈现。

“圈子”的出现绝不仅是简单的过滤信息,而是试图将各类场景有序的集中到微信中来,让用户相对自由的创造内容。

用户可以选择让每个“圈子”相互独立,也可以随意在多个“圈子”之间建立联系。

联系的纽带我把它称为“领域”,即取代“朋友圈”的互动场景。

不仅是取代,也是扩张:现存的朋友圈、小程序、公众号、发现、游戏等功能都会在领域中显示。

领域的目的是取代割裂开来的APP与功能,让用户的每一个活动都与好友建立联系。

比如你可以设置工作领域与通讯录里的工作圈子相关联,这样所有工作相关的内容都会在此领域中显示:小程序、公众号的相关信息以及与工作相关的小程序例如企业微信的功能。你也可以选择仅在此领域内发表状态。

你也可以设置自己的生活领域,将所有的密友聚集于此。相同目的或对内容要求类似的一群好友聚集在一起会产生巨大的活力与能量。

想象一下:在领域整合完一切功能后:一首歌、一部电影、一篇文章的评论是来自朋友的感叹;热门的餐厅是你朋友的推荐;你可以从一场演唱会、一个旅游景点中找到同行的伙伴;可以在每一场直播中发现你的好友。在购物领域,那些饱受争议的转发砍价信息、代购信息这里传播。

借助5G的应用,用户可以将任何内容与功能存储在“领域”的的云服务器中。

例如随时组队开黑、尝试新鲜的游戏、甚至分享自己创造的游戏。当生态建立后,用户在购买手机时无须针对内存进行加价,只需选择不同的云服务即可,这又是一次整合与变现。

领域连接了一切人:提供用户更多了解朋友的机会,每个人都可以随心德展示自己;同时也连接了一切功能:小程序、公众号、小视频、以及其他APP等。鲜活的互动环境终会取代通讯里与朋友圈里沉寂的头像。

三、连接一切的新生活方式:“活动”

此时线上的互动已经很难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了,于是“活动”功能出现了——

在“领域”内,每个人都可以发起相关“活动”,设定好出行方式与场景。更多的联系出现了,功能间的壁垒被打破,更多应用的变现方式也出现了。

终于,一场新型社交体验被描绘了出来:

用户在领域内观看节目直播或组队打游戏,与好友们实时交流评论,各类红包与小视频又为气氛添了一把火。

节目结束,那些躺在你通讯录里平时不甚了解的几位朋友,与你聊的好不痛快。你决定在领域内发起线下活动,认识他们的另一面。

活动成立后,出行、购物、订餐、支付等功能开始进行无缝连接:

  • 大众点评根据活动内容与用户偏好帮你推荐了场所;
  • 滴滴根据活动时间为每位参与者预约了不同时间的快车,如果有参与者是顺路,那么拼车就会出现;
  • 美团外卖根据人数与偏好搭配推荐食物;
  • 想一起去看场电影,那么你可以在“领域”内找到每部电影来自朋友的推荐与评论,互动的同时做出最佳选择。
  • 最后,滴滴按照预设的活动结束时间为每个人预约了回家车辆。

活动结束后,无需再略微尴尬的发起平均分配的群收款,每一个参与者都已经根据不同消费金额进行了实时微信支付。

取代群收款的是在活动评论区的热闹非凡——

  • 有的人到家后在这里打卡让朋友放心;
  • 有的人认识到了新朋友;
  • 有的人发现了老朋友的另一面;
  • 有的人在每一项功能下面对朋友的评价进行反馈;
  • 有人忙着发布状态与小视频;
  • 也有一些人已经再打算发起下一个活动。

在“领域”或者“活动”中,没有互相独立的APP或者小程序,各小程序只是“活动”界面中的一个个功能。而“活动”仅仅是领域中的一部分。在领域内发起活动,类似于在朋友圈发一条状态。领域在连接一切人的基础上,连接了一切功能。

即使在线上,“活动”也有其用武之地:一场游戏、一次直播、一段小视频等等。每一次“活动”都是一场探索社交边界的智能互动之旅。在领域内,各小程序与内容化身为一个个功能,一个个纽带。“领域”把这些都已悄然整合,连接了一切用户需求。这也是微信所应建立的新的生活方式。

四、理念缺陷的解决方法与推行措施:“微信社区”

要承认这种理念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比如圈子与领域勾稽关系问题、领域与朋友圈的同存问题、领域的分类问题、以及隐私问题。

连接一切建立生态是一个不简单的问题,何况要同时考虑隐私问题以及使用的便捷化。

但我们仍有很多可能去完善这个理念,只是有些措施与其含义很难用的文字合理传达。有意义的是,即使上述这些问题仍然存在,与现行的社交生态相比仍是一定程度上的进步。

改良微信、改变用户习惯,两者都是一个困难的过程,犹如费尽力气才能给巨轮轻微的调整航线。特别是“领域”还要涉及到APP数据关联的棘手情况。所以我们可能需要一个“微信社区”来充当变革的缓冲带。

这里是初步的设想:

“微信社区”是与微信并存的一款APP,与微信数据互通。用户可以拥有微信上的所有好友信息。微信社区也是基于“圈子”跟“领域”的理念,但理念的贯彻可能是循序渐进的。比如:标签与朋友圈的形式仍然存在,“领域”的功能在朋友圈得以体现。

在这种设想下,微信社区里的所有功能都是基于现有的腾讯产品与生态。因此,满足“领域”对各个功能之间数据互通的要求应该更容易实现。

基于腾讯庞大的应用产品网络,“微信社区”在整合一体化的前提下仍能满足用户的绝大数需求。

除此之外,这也增加了用户进一步了解与体验腾讯诸多应用产品的机会。连接一切,从内部整合开始。

五、结尾

但是这还不够,我们的想象力还可以多一些、再多一些。

在“领域”中,存在着无限种突破想象的可能,一切都可以被连接:一切好友、一切爱好、一切活动、一切应用、一切场景,以及一切重塑社交探索自我的机遇。

领域不仅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而且还创造了联系与机会。

在如今,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脆弱,友谊日益衰减为一种抽象的或短暂的联系,所幸还有这些“圈子”与“领域”提醒我们一个简单的事实——我们相互依存,我们亏欠彼此,我们是彼此最大的快乐,是探索自我的最佳途径。

我是一个圈外人士,只是在使用微信的时候产生了这些想法,一点点积累起来,让我有了表达与改变的欲望。希望能与专业团队建立进一步的沟通,来完整表达并完善上述理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回复列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