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产品动态

互联网时代为政府注入新动能,智慧政务涉及这些领域

编辑:011     时间:2020-02-11

智慧政务是指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先进技术,通过检测、分析、整合、智能响应,综合各职能部门,对现有各种资源进行信息高度整合,提高政府的业务办理和管理效率,同时加强监管,强化政务透明度,提供更好的服务、绿色的环境、和谐的社会,保证小镇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及公众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和休闲环境。




智慧应用

智慧政务的成效在于应用,要以“互联网”的思维充分有效利用政务大数据提高应用成效。基于互联网,围绕政府管理、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社会信用、市场监管、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国民教育、劳动就业、养老服务、公共交通等应用服务,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的审批、核准、备案、证明等行政权力网上运行,企业和个人的在线申请、政府在线办理,全面实现网上政务公开和互动交流。

以移动客户端的支付宝、微信、APP等为接入口,搭建移动端的网上行政服务大厅,为市民提供信息查询、在线预约、在线办理等公共服务;为政府实现移动办公、舆情管理、在线审批、信息公开、应急预警、交通管理等。依托统一的智慧政务平台,不断创新各类便民事项的“互联网政务”应用。

社会治理领域

构建智慧政务辅助决策支持平台。建设智能分析模型、大数据分析系统,为政府决策提供经济运行分析、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分析等服务,不断提升政务数据保障和辅助决策能力。

构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指挥体系。完善日常监测与风险识别、信息收集与灾情统计、趋势分析与综合研判、指挥调度与辅助决策、场景模拟与总结评估等功能,形成城乡一体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全市公共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能力。覆盖公安、交警、城管、民政、卫生、教育、交通、工商、市场监管、安监、环保、消防等各个领域,实现各级政府、重要领域应急指挥系统的协同联动,形成一体化的协同指挥辅助决策体系。

交通服务领域

建设智慧交通管理平台,整合包括城市公共交通、城际客运、铁路客运、民航客运、水路客运、旅游客运、城市道路状况、公路运行状况、车辆维修等与公众出行和交通管理相关的信息资源。

搭建涵盖公安、交通、公交、地铁、住建各个部门和公司的包括电子警察、公交车调度、出租车管理、车辆管理系统、车位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等模块的智慧交通管理系统。

建立道路交通物联网、轨道交通物联网、公交车联网、出租车联网、货运车联网、市政车联网、小型车联网和车位网;实现交通流量、平均车速、交通违章、信号灯、高速收费、车辆位置、载客量、停车位等多个层面数据的实时获取。

建设基于海量历史数据大数据综合分析模型,推动大交通领域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决策进程,提升决策服务水平。

建立大交通服务体系需要依托政务大数据,利用、更新、补充完善交通领域的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梳理并融合交通、交警、城管、规划、住建等职能部门业务信息,形成包括基础设施、运载工具和参与对象三位一体的基础信息体系。

城市管理领域

建设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围绕“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任务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等城市管理的核心业务,建成包含“智能监控、业务管理、应急管理、决策支持、公共服务”等智慧应用的城市管理体系。

完善智慧应急平台,全面部署安全感知和监控设备,实现智能安全感知及监控系统的全覆盖,在全市统一的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下,实现各级政府、重要领域应急指挥系统的协同联动。通过信息化手段从预防和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方面提升智慧应急能力。

城市管理领域应用需在现有政务大数据基础上,形成包括“地上”、“地下”各类城市设施部件、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城市建设规划信息、相关部门前置审批等在内的完善的行业专题库。实现以政务信息为基础,以民生服务为内容,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热线、APP等提供多种形式的公众服务。

社会保障领域

建设社会保障民生服务大平台,基于政务平台信息融合,整合各类保障服务的申请、查询、监管、互动等内容,实现政府、服务对象、服务实体的三方对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应用。使市民在就业、社会保险、住房、养老、司法等享受到公平、便利、完善的民生服务。

通过整合社保、民政、教育、住建、司法等职能部门的数据资源,完成对城市居民保障类信息的梳理和融合;实现对社保医保、入学失学、劳动就业、养老服务、法律援助、住房保障、慈善援助等多领域内容进行智能化监管,对保障缺失的人群、个人进行分析预警,针对各领域趋势变化实现智慧预测。通过开放的政务大数据,促进社会保障第三方应用的开发。

健康医疗领域

建立智慧医疗卫生云服务平台,整合卫生、民政、残联、人力社保、药监、体育等部门的在线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基于网上预约、网上查询、网上咨询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通过区域医疗、养老和护理信息平台,以医疗卫生电子档案为基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等技术,实现市民在医疗、养老与护理人员、机构、设备之间的互动,因地制宜地为居民提供可及、连续、综合、有效、智慧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建设医养护服务一卡通,构建以市民卡为载体的看病、结算、医养护系统,围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双向转诊、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等医改重点工作,完善市区两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健康医疗应用要完成对发改委、卫生、环保、市场监督管理(工商、食药监)、人社、园林、林水、质监、教育、体育、民政、农业、民族宗教等部门涉及智慧健康数据资源的梳理。推进各相关部门数据资源融合、共享、开放。

文化教育领域

建设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作为区域教育数据存储、交换和计算、网络管理服务、应用服务的中心和枢纽,支撑智慧教育应用工作的开展。

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政务大数据,创建智慧学习环境,建设智慧教育示范学校,推动教育与学习系统的重大结构性变革,实现教育信息无缝流通,教育业务智能协同,优质教育资源的按需供给。

打造智慧公共文化平台,以智慧图书馆、智慧文化馆为载体,建设具有文化资源集聚平台和服务平台;实现远程文化培训、群众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和基层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市民需求对接;为市民和企业提供知识、信息资源的一站式智能服务,拓展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时间、空间和业务内容,尝试构建市民教育的智慧学习平台。

将公共文化平台与市民卡平台打通,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一卡通,一卡享受所有服务,包括图书信息服务、演出服务、展览服务、培训服务等。

文化教育应用领域建设需要联动教育、体育、文广新、出版及媒体等部门与机构,整合中小学、大专院校、培训机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区域资源,结合区域人口入学、就业、教育程度等数据,统筹设计科学合理化的资源配置,实现文化教育的智能化、均等化、网络化。

平安城乡领域

重点建设城乡视频融合管控平台,对交警的视频监控、城管的视频监控和公安的监控系统进行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整合,打造一体化的智慧监控网络系统。

建设视频大数据平台,开发基于视频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搜索与分析系统,并提供应急指挥和智能辅助决策。建立平安城乡大数据平台,在警力部署、出警处置、群防机制等方面进行大数据分析,从中找出问题、短板和缺陷并不断优化。

以电子政务云平台为载体,建设二级应急云平台,整合相关部门的数据,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指挥等工作提供技术、数据支撑。

按照安全级别、用途、对象等进行分对象的数据归集、整合、应用,并按照安全级别进行专用对象的数据管理。提高突发事件现场图像采集和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加强各级应急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推进风险隐患、防护目标、救援队伍、物资装备等信息数据库建设。

其他智慧应用

智慧环保。以一个云平台为核心,通过云平台实现硬件虚拟和数据资源的整合一体化;以面向环保业务人员及管理者的综合应用门户和面向社会大众、排污企业及媒体的公众服务门户为触角;以环境感知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及运维保障体系三大体系为依托;以监测监控、环境管理、行政执法、政务协同、公共服务、决策支持等内容为应用;构建完整的12369智慧环保体系。

智慧安监。建设智慧安全综合监管平台,建立健全主要基础资源数据库,在遵循统一标准规范的基础上,逐步建成、完善安全监管基础数据库、应急救援专业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等数据平台。

形成较完善的企业安全生产信用体系、职业卫生感知监管体系,有效的应急联动响应体系,可靠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移动执法数据分析体系、考试培训体系及综合监管平台等智慧应用,以及工程车智能系统、建设工程安全监管系统、电梯运行监管系统等,构建统一的智慧大安监体系。

智慧旅游。构建智慧旅游云平台,整合各类资源数据库,形成统一的全域化旅游基础资源数据库;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打通包括景区、酒店、餐饮、购物、交通票务等旅游要素和环节的信息流;形成集共享、发布、调度、指挥、决策于一体的,全面、高效、便捷、快速的市、区(县)级智慧旅游信息联通与共享服务体系。

智慧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平台,建立社区云,整合社区物业管理、居民基本信息及公共资源等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数据挖掘及智能决策;完善社区应用服务,围绕家庭生活、社区安全和物业管理等体系,打造智慧家庭、智慧安防和智慧物业等应用服务。

鼓励企业研发移动客户端APP,通过市场力量促进智慧政务的应用推广。推进掌上移动门户建设与运营,推进贴心城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文化、智慧休闲旅游、智慧健康、智慧就业、掌上司法等应用,为市民提供各类信息服务,促进全市智慧经济的发展。

市智慧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是全市智慧政务建设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电子政务办)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市编委办牵头,进一步梳理明确政府系统智慧政务职责分工,形成全市智慧政务建设新格局。

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电子政务办)负责全市智慧政务项目建设和管理,组织各区、县(市)、市直各部门开展智慧政务建设工作,按照政务服务网要求开展政务数据库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增挂政务大数据管理中心牌子,并相应调整该机构级别,与之相承担的工作职能相一致。

制度建设

出台发展智慧政务建设、深化智慧应用、促进政务资源交换共享开放的规范制度。制定“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智慧政务项目管理办法”、“政务数据资源目录”、“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目录”等配套政策和技术标准。积极推动电子证照、电子文件、电子公章、电子档案等在政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制定保障政务网络安全、政务数据安全、政务规范应用等制度,促进智慧政务健康持续发展。理顺政务数据公开与相关法律的关系,实现政务数据公开立法的可操作性。推进在数据共享开放方面进行地方立法的先行先试。

人才支撑

由市编委办牵头,市政府办公厅配合,在理顺工作职责的基础上,逐步对政府系统信息化工作队伍进行整合和优化,进一步充实市智慧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工作队伍。制定智慧政务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培训计划,为智慧政务人才创造良好智慧政务人才的发展成长环境与机制。

加强对全市智慧政务建设工作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培养和建设一支业务熟、技术精、素质高的专业化智慧政务管理和服务队伍。加强培训交流,建立政府系统智慧政务培训机制,将电子政务能力纳入公务员培训体系,强化政府工作人员智慧政务意识,提高其智慧政务技术运用能力。

资金保障

智慧政务建设投资模式以政府财政预算投资为基础,建立可持续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通过智慧政务全过程管理,引导部门智慧政务应用推进。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建设运营模式,推动基础网络设施、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的先行建设。积极探索第三方运行维护机制,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办法,促进智慧政务的建设发展。开展智慧政务建设、运维、服务的绩效评估。

以公众满意度和发展智慧经济为落点,以行政绩效提升、行政成本下降为指标,构建“政务业务公众服务”双流程,“政府内部评价社会公众满意度评价”双主体的绩效评估体系。绩效评估成果作为智慧政务项目管理的依据,作为系统运维和后期建设投资的重要参考,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

安全运维

建立智慧政务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核心系统按照不低于三级防护要求建设;根据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要求,核心业务达到五级要求,实现应用级容灾保护,对于其他非关键性业务,应达到三级要求,实现数据级容灾保护。

建立重要数据使用管理和安全评价机制,切实加强个人信息隐私保护。建立网络安全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害信息系统运营单位负责人的网络信息安全责任,提高各环节工作人员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工作技能。引入社会专业化的信息安全认证服务,强化智慧政务安全保障。加强统一的网络管理、数据管理和信用评价管理,强化各类管理运维人员的培训及合作。